
科技部發布的《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中提到,電網發展對關鍵技術和裝備提出更高要求。提高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及經濟性,節約維護費用,需要以智能化的輸變電設備為基礎,實現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提高輸變電資產的利用效率。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需通過智能化的輸變電設備與電網間的有效信息互動,為電網運行狀態的動態調節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電工制造行業及相關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需要靠提升輸變電設備的智能化水平來推動,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國家競爭能力。
發展智能電網是我國發展大規模間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途徑,對發展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重大的支撐作用。智能電網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和拉動作用,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與升級。為支持智能電網發展,需要對以下產業進行布局:
1.清潔能源發電
智能電網建設將大幅度提高電網接納間歇性清潔能源發電能力,是清潔能源發電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前提;
清潔能源如果不并網,會造成發電效率低,且發電質量下降。而并網后,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多發出的電可以通過電網給其他用戶,若少發電則可以利用電網的電做補充,電能質量也會比較穩定。雖然風電及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的好處很多,但目前仍有許多因素制約著風電和光伏的并網。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表示,首先,電網輸送能力不足。目前,我國長距離大規模電力輸送能力依然不足,難以滿足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電力快速增長的需求。其次,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具有不穩定性,易對電網和用戶的電器造成沖擊,并給電網調峰帶來困難,因此電網接納新能源電力的積極性較低。
2.清潔能源發電設備制造
年初,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務院國資委聯合發布2012年版《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目錄》共包含19個重大技術裝備領域、260項裝備項目,記者發現,19個重大技術裝備領域中與能源相關的占據了10個。無論是高效發電設備、大型石油及石化裝備,還是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光伏制造裝備,都體現出了對清潔能源裝備的支持。能源裝備綠色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業內分析認為,不管是結構調整中對于清潔發電的重視,還是智能電網、農網改造和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中對節能環保的強調,都透露出電力設備未來發展的主線是清潔、綠色、節能。傳統的主變壓器、電容器、開關設備以及互感器和電線電纜制造等設備在智能電網的升級改造中都特別強調自身節能降耗的特性。電力工業的結構調整主要集中在,加大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在總發電裝機中的占比,加大清潔高效發電機組在總機組中的占比,加快清潔發電以及新能源發電技術應用。
在所有的清潔能源當中,風電與光伏發電近幾年最熱,產能急劇擴張,并網問題與成本過高問題始終制約著其在電力市場的大規模推廣。關鍵設備和技術的突破對于這兩類新能源發電的推廣都具有重要意義。
3.新材料產業
如光電轉換材料、儲能材料、絕緣材料、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等;
《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到,“十二五”新材料產業規模總產值達到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研發投入明顯增加,重點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打造10個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新材料銷售收入超150億元的綜合性龍頭企業,培育20個新材料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專業性骨干企業,建成若干主業突出、產業配套齊全、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新材料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達到50%,實現碳纖維、鈦合金、耐蝕鋼、先進儲能材料、半導體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膠、聚碳酸酯等關鍵品種產業化、規模化。推廣30個重點新材料品種,實施若干示范推廣應用工程。
4.電力設備制造業
近日,國網公布2012年第二批招標目錄,變壓器總容量增長11%,GIS間隔數增長100%,其中110kV電壓等級大幅增長:(1)變壓器招標總容量增長11%:第二批變壓器招標總容量達55419MVA,同比增長11%.其中110kV變壓器容量達20002MVA,同比增長47%,220kV變壓器容量達26070MVA,同比增長10%.110kV增長較快,與國網十二五期間加大110kV及以下配網建設力度相符,預計后續將繼續增長。(2)GIS大幅增長100%:第二批招標GIS總量間隔數達2378間隔,數量同比增長100%;其中110kV及以下GIS為1893間隔,同比增長130%,220kVGIS間隔數為455間隔,同比增長24%;330kV為23間隔,550kV為6間隔,GIS快速增長表明替代隔離開關的趨勢在延續。(3)保護類設備:保護類設備招標共計4030套,其中110kV及以下共計2690套,占比達66%,220kV1139套,占比達28%.其中變電站智能保護占比為40%,高于第一批的36%.(4)變電站監控系統:此次變電站監控招標共333套,其中110kV及以下共計255套,占比達76%,220kV73套,占比達22%;其中變電站智能監控占比為65%,略低于第一批的70%,但總體高于去年水平。
電力設備行業觀點:"十二五"期間電網智能化仍是國網的投資重點,特別是智能變電站的全面推廣,其中110kV變電站約占70%。
5新能源汽車產業
目前,我國已出臺多項政策,扶持和引導電動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政府意欲加速提高國內電動車產業的競爭力,縮短成熟期,實現對國外汽車工業的“彎道超車”。電動汽車的發展步入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氫發動機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等各類別產品。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所以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都被歸為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之所以成為本世紀技術開發的寵兒,首先是因為電動汽車直接采用電機驅動,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顯著減少。發電廠大多建于遠離人口密集的城市,對人類傷害較少,而且發電廠的場所固定,有害排放物集中排放、清除較容易。由于電力可以從多種一次能源中獲得,如煤、核能、水力、風力、光、熱等,可以很好地解除人們對石油資源日見枯竭的擔心。其次,電動汽車能夠充分利用晚間用電低谷時富余的電力充電,使發電設備得到充分利用,大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有關研究表明,同樣的原油經過粗煉,送至電廠發電、充入電池、由電池驅動汽車,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經過精煉變為汽油,再經汽油機驅動汽車高,因此有利于節約能源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量。
此外,智能電網還涉及家電等消費類電子產業。